文章來源:維也納聲學 時間:2024-09-22
詳細介紹
一、教室聲學要求
教學用房的聲學要求主要是滿足語言清晰度和沒有噪聲干擾,對容積較大的教室應保證有足夠的響度,對容積較小的教室還要注意防止低頻聲染色。
為獲得良好的清晰度,教室的混響時間應較短,各類教室的混響時間可參考下表。
各類教室混響時間參考值
房間名稱 | 允許噪聲級(A聲級,dB) |
語言教室、閱覽室 | ≤40 |
普通教室、實驗室、計算機房 | ≤45 |
音樂教室、琴房 | ≤45 |
舞蹈教室 | ≤50 |
表中混響時間值,可允許有0.1s的變化幅度;房間容積可允許有10%的變動幅度。教室的允許噪聲可取NR-25標準,至多也不宜超過NR-30。
二、教室的體型設計
從室內聲場分布考慮,教室采用矩形平面是適宜的。矩形平面還有利于課桌安排及采光。在講臺兩側和頂部設置反射面,將聲音反射至教室后部,可以提高后排座位的聲壓級,從而改善這些座位的語言可懂度。下圖為教室講臺上部懸吊反射板的實例。
教室講臺上部懸吊反射板
有的教室設計成正六邊形,見下圖所示。這種屏幕顯示使教室的聲音沿周邊反射,可造成室內聲場分布不均,而且容易對其它聲源位置發(fā)出的聲音產生聲聚焦現象。
正六邊形教室反射聲分布不均
三、教室的噪聲控制
教學樓的設計,首先應防止環(huán)境噪聲對教室的干擾。教學樓, 應遠離噪聲源,例如不能靠近交通干線減噪。當由于用地等原因不得不靠近聲源布置時,應把輔助用房如衛(wèi)生間、樓梯間等布置在聲源一側,而將教室布置在另一側。教學樓中設備用房、健身房等產生較強噪聲和振動的房間相對集中布置在建筑的一端,以減少對教室的影響。
教學樓內部教室之間的相互影響也不容忽視,尤其應避免電化教室對其它教室的影響。教室之間主要通過走廊傳聲(見下圖)??梢栽谧呃软敳孔鑫暤蹴敚詼p弱走廊的傳聲效應。此外,教室門也應有一定的隔聲量,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。
教室之間通過走道傳聲
普通教室之間的隔墻應具有45dB以上隔聲量,電化教室之間的隔墻至少應有50dB的隔聲量。并要注意避免因在墻體內嵌入配電箱、接線箱等而使墻體隔聲性能大幅下降。